查爾斯·P·金德伯格

查爾斯·P·金德伯格Charles Poor "Charlie" Kindleberger,1910年10月12日—2003年7月7日),是美国经济史学家。金德伯格以其發展的霸权稳定论而闻名。[1][2] 該理論主張需要一個霸权国家來维持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。[3]

生涯

早年

1910年10月12日,金德伯格出生于美國纽约。1928年,毕业于肯特中學英语Kent School。1932年,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。1937年,獲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學位。[4]

公務生涯

金融

在撰写论文期间,金德柏格在亨利‧懷特指导下受雇於美国财政部的国际部门做臨時工。随后,金德柏格進入紐约联邦储备银行(1936-1939)工作;稍後陸續任職於瑞士国际清算银行(1939-1940)、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(1940-1942)。二战期间,金德柏格服務於战略情報局(OSS) 。1945年至1947年年間,金德柏格担任美国国务院德国和奥地利经济事务司司长。 [5]

马歇尔计划

金德柏格在馬歇尔计划發揮重大作用。1945至1947年間,金德柏格同時在国务院担任经济安全政策办公室代理主任。1947至48年年間,短暂担任馬歇爾計畫的顾问。 [5]因在亨利‧懷特底下工作,金德柏格在1950年代捲入懷特的通共疑雲,受到監聽。 [6]

学术生涯

1948年后,金德伯格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,教授国际经济学。 [7]1976 年退休,但金德柏格繼續擔任講師,直到1981年。 [8] 此外,参加了美國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工作小组。[5]

去世

2003年7月7日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死于中风。[5]

霸权稳定论

傳統現實主義者多認為均勢才是穩定的國際體系狀況,但金德伯格認為國際體系的穩定仰賴霸權制定和執行體系的規則,此為霸權穩定論。

参考

  1. ^ Cohen, Benjamin J.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: An Intellectual History.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 2008: 68 [2021-09-09]. ISBN 978-0-691-13569-4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-12-05) (英语). 
  2. ^ Altman, Daniel, Charles P. Kindleberger, 92, Global Economist, Is Dead, The New York Times, July 9, 2003 [April 18, 2018],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-08-17) 
  3. ^ Gourinchas, Pierre-Olivier; Rey, Hélène; Sauzet, Maxime.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ystem. 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. 2019, 11 (1): 859–893 [2021-09-09]. ISSN 1941-1383. doi:10.1146/annurev-economics-080217-053518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-10-08) (英语). 
  4. ^ Cohen, Benjamin J.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: An Intellectual History.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 2008: 66–68 [2021-09-09]. ISBN 978-0-691-13569-4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-12-05) (英语). 
  5. ^ 5.0 5.1 5.2 5.3 Charles P. Kindleberger. The Tech. 9 July 2003: 12 (career to 1948), 15, ("great lesson of the interwar period"), 16 (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) [21 September 2014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-03-16). 
  6. ^ Parker, Randall E. Reflections on the Great Depression.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(UK). 2002: 87 [2021-09-09]. ISBN 9781843765509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-09-09). 
  7. ^ Cohen, Benjamin J.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: An Intellectual History.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 2008: 66–68 [2021-09-09]. ISBN 978-0-691-13569-4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-12-05) (英语). 
  8. ^ MIT Professor Kindleberger dies at 92. MIT News. 7 July 2003 [21 September 2014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-07-12). 

參見

1886-1900
  • 弗朗西斯·沃克英语Francis Amasa Walker (1886)
  • 查爾斯·鄧巴英语Charles Franklin Dunbar (1893)
  • 約翰·克拉克 (1894)
  • 亨利·亞當斯英语Henry Carter Adams (1896)
  • 亞瑟·哈德利英语Arthur Twining Hadley (1898)
  • 理察·伊利 (1900)
1901-1925
  • 艾德溫·賽里格曼 (1902)
  • 法蘭克·陶西格英语F. W. Taussig (1904)
  • 精琪 (1906)
  • 西蒙·派頓英语Simon Patten (1908)
  • 戴維斯·杜威英语Davis Rich Dewey (1909)
  • 埃德蒙·詹姆斯英语Edmund J. James (1910)
  • 亨利·法納姆英语Henry Walcott Farnam (1911)
  • 法蘭克·菲特 (1912)
  • 大衛·金利英语David Kinley (1913)
  • 約翰·格雷英语John H. Gray (economist) (1914)
  • 沃爾特·威爾考克斯英语Walter Francis Willcox (1915)
  • 托馬斯·卡佛英语Thomas Nixon Carver (1916)
  • 約翰·康芒斯英语John R. Commons (1917)
  • 歐文·費雪 (1918)
  • 亨利·加德納英语Henry B. Gardner (1919)
  • 赫伯特·達文波特英语Herbert J. Davenport (1920)
  • 雅各布·荷蘭德英语Jacob Hollander (1921)
  • 亨利·席格英语Henry Rogers Seager (1922)
  • 卡爾·普萊恩英语Carl C. Plehn (1923)
  • 韋斯利·米切爾英语Wesley Clair Mitchell (1924)
  • 艾琳·楊英语Allyn Abbott Young (1925)
1926-1950
  • 甘末尔 (1926)
  • 托馬斯·S·亞當斯英语Thomas Sewall Adams (1927)
  • 弗雷德·泰勒英语Fred M. Taylor (1928)
  • 埃德溫·蓋伊英语Edwin Francis Gay (1929)
  • 馬修·哈蒙德英语Matthew B. Hammond (1930)
  • 歐內斯特·博加特英语Ernest L. Bogart (1931)
  • 喬治·巴奈特英语George E. Barnett (1932)
  • 威廉·里普利英语William Z. Ripley (1933)
  • 哈里·米利斯英语Harry A. Millis (1934)
  • 約翰·克拉克英语John Maurice Clark (1935)
  • 阿爾文·約翰遜英语Alvin Saunders Johnson (1936)
  • 奧利佛·斯普拉格英语Oliver M. W. Sprague (1937)
  • 阿爾文·漢森 (1938)
  • 雅各布·維納 (1939)
  • 弗雷德里克·米爾斯英语Frederick C. Mills (1940)
  • 薩姆納·斯利克特英语Sumner Slichter (1941)
  • 埃德溫·諾斯 (1942)
  • 阿爾伯特·沃爾夫英语Albert B. Wolfe (1943)
  • 約瑟夫·戴維斯英语Joseph S. Davis (1944)
  • 以賽亞·夏夫曼英语Isaiah Leo Sharfman (1945)
  • 伊曼紐·戈登衛塞英语Emanuel Goldenweiser (1946)
  • 保羅·道格拉斯英语Paul Douglas (1947)
  • 約瑟夫·熊彼特 (1948)
  • 霍華德·S·艾利斯英语Howard S. Ellis (1949)
  • 法蘭克·奈特 (1950)
1951-1975
1976-2000
2001-至今